東華三院首次舉辦天后誕大型慶祝活動「油麻地天后誕」
承傳本土傳統文化 鼓勵港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后誕」在香港是一個備受重視的日子,香港各區均會舉辦慶祝活動。今年,東華三院亦於5月8日復辦九龍區大型的天后誕活動─「油麻地天后誕」,以承傳本土傳統文化。
活動當日邀得東華三院王賢誌主席主禮,帶領一眾董事局成員和嘉賓進行賀誕酬神儀式,酬謝神恩,並為市民祈福消災,祝願香港繁榮安定。王賢誌主席聯同4位嘉賓主禮「敬蓋吉璽儀式」,在《天后誕捲軸》上蓋上「啟稟」、「風」、「調」、「雨」及「順」的印璽,寓意風調雨順,萬事如意。隨後更舉行難得一見的「花炮衝神儀式」,由8人及3隻麒麟組成的衝花炮隊捧起近4米高的巨型花炮,衝向天后廟,以表示對天后娘娘的尊敬,配以鑼鼓喧天,慶賀天后娘娘的誕辰。
王賢誌主席表示,東華三院致力承傳本土文化,重視民間傳統及區內市民各方面的需要,今年在九龍區舉辦大型「油麻地天后誕」慶典活動,是希望傳承傳統廟宇文化,以及宣揚當中的互愛精神,從而促進社區共融,並鼓勵社會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多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藉以提升精神生活。
「油麻地天后誕」有多項精彩表演,包括舞麟麟、醒獅、粵劇、長衫街舞等,同時設有多個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攤位,如書法、拉糖畫、麵粉公仔及花牌扎作等,以加深市民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此外,東華三院還特別安排兩場免費導賞活動,帶領現場參加者欣賞傳統文物,藉以認識傳統廟宇文化,以及油麻地社區的歷史。
關於東華三院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百多年,東華三院的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21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0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5個教育服務單位、229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的社會服務單位,以及2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宣揚東華三院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等工作,藉此推動保護文化遺產。
關於天后誕
天后娘娘本名 「林默娘」,人稱「媽祖」、「天妃」或「亞禡」等,法相多為容貌端莊的女姓,頭戴鳳冠,身披紅衣。傳說默娘自幼就有預測天氣的特殊本領,在海難中救人無數,包括七下西洋的鄭和。昔日,香港漁業發展蓬勃,沿海鄉民和漁民多建廟供奉她,以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天后寶誕也稱為天后誕、媽祖誕、天妃誕、媽祖生、天妃祭,是慶祝天后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曆3月23日。相傳天后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天后是廣州、香港、澳門、南澳、汕尾、汕頭、三水、閩南、臺灣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海神,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善男信女匯集到各個天后廟慶祝。
關於油麻地天后廟
位於油麻地廟街的天后廟是九龍區規模最大的天后廟,歷史悠久,香火鼎盛。油麻地天后廟於1865年由水上居民所建,其後曾於1870及1875年重修。1876年,政府重建油麻地社區時,將天后廟遷建現址,及至1928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將油麻地天后廟及其嘗產正式移交廣華醫院管理。1931年,油麻地福德祠亦由東華三院接管。1972年重修時,將油麻地城隍廟併入廟群,連同油麻地社壇、油麻地天后廟及油麻地書院組成為一個廟群,同一地段內共有5廟運作,廟街之名亦由此而來。
- 完 -
傳媒查詢:歡迎致電2859 7485與東華三院企業傳訊處聯絡。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先生為「油麻地天后誕」主禮,帶領一眾董事局成員和嘉賓進行賀誕,酬謝神恩,並為市民祈福消災,祝願香港繁榮安定。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先生為麒麟點睛。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先生(左八)連同主禮嘉賓油尖旺區議會葉傲冬主席太平紳士(左九)、華人廟宇委員會宣傳及活動小組主席葉長清道長(左七)、蓬瀛仙館副司理譚鉅龍道長(左六)、董事局成員和高級職員一同於「油麻地天后誕」賀誕花炮前合照
「油麻地天后誕」備有難得一見的「花炮衝神儀式」,以近4米高的巨型花炮慶賀天后娘娘的誕辰。
東華三院主席王賢誌先生(前排右五)與一眾嘉賓於「油麻地天后誕」五色花牌前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