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   可貴之處   相關活動   訂購資料  
 

東華三院的檔案資料,是香港、中國以至世界華人社會的文化遺產;保存東華三院的歷史,也就是保存香港及全世界華人的歷史。


《傳與承—慈善服務融入社區》

《傳與承—慈善服務融入社區》

1930年代中期,香港社會百業蕭條,東華受財困纏繞,難再主動提供改善社會民生服務。戰後隨着政府社會福利政策改變和經濟環境改善,東華的社會服務,逐漸從戰前濟急扶危的角色轉型為提供定期的安老扶幼服務,這種轉變反映香港人整體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戰後初期,東華仍被政府器重,委派急賑的工作如施粥派飯、以工代賑等,情況到了1950年初,有很大的轉變,處理難民問題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此時東華社會服務的角色,甚至不及街坊福利會。隨着政府主理地方事務,東華原有的服務和設施逐漸轉型。東華在1960年代逐漸設立長期的社會福利服務,例如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及托兒所,受助者需要符合入息限制,通過家庭背景的調查等審核程序,才可獲得服務,服務形式與現在十分相近。

書名: 《傳與承—慈善服務融入社區》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之五)
編著: 何佩然
策劃: 東華三院
出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 2010年3月
規格: 大十六開(216mm X 280mm)480面
ISBN: 978.962.04.2932.3
定價: 港幣158.0元正 *(新書8折)

《破與立—東華三院制度的演變》

《破與立—東華三院制度的演變》

本卷以東華1930至70年代管理層的改變為主軸,剖析政府如何借東華財困,以資助為名介入東華事務,最明顯的例子是抑中醫揚西醫,並主導新設立醫務委員會。不過,隨著戰後人才素質的提升,1963年開始,學兼中西的東華管理層漸漸得到政府的認同,並逐步完善制度,使之成為現代化的慈善機構。全書引用了大量東華文獻,如會議紀錄,收支帳簿等,參照英文政府檔案,並加以解說,使整個過程歷歷在目。

書名: 《破與立—東華三院制度的演變》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之四)
編著: 何佩然
策劃: 東華三院
出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 2010年3月
規格: 大十六開(216mm X 280mm)526 面
ISBN: 978.962.04.2931.6
定價: 港幣178.00元正 *(新書8折)



頁首

《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

《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

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東華義莊服務開始轉型為止,東華義莊一直接收自海外運回的先僑棺骨。與大陸毗鄰的地利之便,以及開埠後成為亞洲主要商埠和國際貿易重鎮的發展,促進了香港的交通運輸業和法律制度的現代化。東華醫院成立後,其規章和運作制度的系統化令她迅速成為全球華人慈善機構的楷模,亦讓義莊突顯了東華在華人原籍歸葬安排中的樞紐地位。本書選錄東華義莊檔案文獻中有關建置、規章、制度運作、服務種類、海外華人原籍安葬等方面的資料,以印證義莊在轉型前的一段歷史,並道出其意義所在。

書名: 《東華義莊與寰球慈善網絡:檔案文獻資料的印證與啟示》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之三)
編著: 葉漢明
策劃: 東華三院
出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 2009年2月第一版
規格: 大16開(216mm×280mm)402面
ISBN: 978.962.04.2099.3
定價: 港幣138.00元正


《施與受──從濟急到定期服務》

《施與受──從濟急到定期服務》

本書主要介紹東華提供的各項服務,包括以下四方面:濟急扶危、贈醫施藥、安置難民、興辦義學。隨着時代的轉變,東華作為一個慈善組織,提供的服務也與時俱進。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大多受到戰亂之苦,顛沛流離,但東華伸出援手,替國人解決燃眉之急,建立棲流所,為流落至港、身無所依的難民提供棲身之地。當中國內地以至海外華人身受災難時,東華已經超越其作為一個香港的慈善組織的局限性,沿門募捐、刊登告白(廣告)力求貢獻其一分力量,同舟共濟,這種精神也可說是香港精神。

書名: 《施與受──從濟急到定期服務》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之二)
編著: 何佩然
策劃: 東華三院
出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 2009年3月第一版
規格: 大16開(216mm×280mm)500面
ISBN: 978.962.04.2098.6
定價: 港幣168.00元正


源與流——東華醫院的創立與演進

源與流——東華醫院的創立與演進

本書從文獻入手,重塑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由東華醫院開始,其後加入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直至三院合併的制度史。東華的管理人皆是香港精英,從韋玉、伍廷芳、劉鑄伯到顏成坤……他們投身於香港的慈善事業,更由此形成大中華地區一個獨一無二的組織。從東華三院看香港,讀東華三院歷史也是讀香港歷史。 本書從文獻入手,重塑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由東華醫院開始,其後加入廣華醫院及東華東院,直至三院合併的制度史。東華的管理人皆是香港精英,從韋玉、伍廷芳、劉鑄伯到顏成坤……他們投身於香港的慈善事業,更由此形成大中華地區一個獨一無二的組織。從東華三院看香港,讀東華三院歷史也是讀香港歷史。

書名: 《源與流——東華醫院的創立與演進》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系列之一)
編著: 何佩然
策劃: 東華三院
出版: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版次: 2009年2月第一版
規格: 大16開(216mm×280mm)406面
ISBN: 978.962.04.2097.9
定價: 港幣138.00元正


頁首

第一、二、 四及五冊編著者介紹
何佩然教授,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近代社會及經濟史學者,近年專注香港社會經濟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點滴話當年:香港供水一百五十年》、《風雲可測:香港天文台與社會的變遷》、《地換山移:香港海港及土地發展一百六十年》、《建城之道:戰後香港的道路發展》等。

第三冊編著者介紹
葉漢明教授,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研究範圍包括近現代中國社會經濟史、華北及華南地方史、華僑史、香港與國內及海外關係、婦女/性別史等。主要編著作品有《主體的追尋:中國婦女史研究析論》、《社會史與中國婦女研究》、《千針萬線——香港成衣工人口述史》(合撰)、《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合編)、《點石齋畫報通檢》(合編)等。

頁首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的可貴之處可歸納為三方面。第一,東華三院是於香港開埠初期依據法律成立的慈善機構,性質獨特,其悠久的歷史盛載着華人參與社會活動的傳統。本彙編對於有興趣研究本港慈善機構運作的人士來說,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第二,隨着社會不斷變化,東華提供的服務亦由醫療發展到教育、殯儀、安老、青少年、廟宇管理等,代表着長時期的演變過程,故本彙編可讓讀者窺探多面的香港社會史。第三,由於檔案保存了歷來事件的來龍去脈和歷史的內涵,將東華的檔案出版成書,不單保存了東華的歷史,也保存了香港人的歷史,保存了香港的文化遺產。因此資料彙編的出版,不單推動歷史檔案的研究,也讓香港人從比較的視野來了解本地的慈善事業,從而將中國慈善研究帶到一個跨國、跨文化領域。

東華三院的檔案資料,是香港、中國以至世界華人社會的文化遺產;保存東華三院的歷史,也就是保存香港及全世界華人的歷史。

頁首

 

東華義莊先僑的回家之路 (轉載自《文匯報》31/5/2009)
東華義莊制度作為十九世紀末出現的特殊文化現象,它對慈善募捐、海外華工的組織管理以及海外與中國的聯繫等方面的設定,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同族之間同聲同氣的傳統遵循。而推動這種遵循的,其實是更古老的「落葉歸根」的情懷。

全文按此>>

新書發佈典禮及講座 (新聞稿按此>>

「風雨同路──東華三院與香港的歷史與發展」講座系列
為延續推廣新出版的《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及進一步加深巿民對q華歷史的認識,本院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作舉辦三個周末講座,邀得丁新豹博士、何佩然教授及葉漢明教授主講。透過這三場講座,市民得以了解東華三院如何與香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成為穩定香港的一股大力量;其行政架構及所提供的服務怎樣與時並進,最終發展為香港規模最大、服務最多元化的慈善機構。

周末講座

第一講(二00九年五月九日) 「榮辱與共 休戚相關:東華三院與香港華人社會 1870-1997」
講者:丁新豹博士 主持:科大衛教授


東華三院是本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服務最多元化的慈善機構。自東華醫院於1870年創立以來,在醫療、教育、福利、救濟各方面均造福港人,貢獻良多。丁博士將會在本講座回顧東華三院在這百多年間怎樣跟港人共渡時艱,並在困境中向港人提供種種適切的援助,救急扶危,穩定社會。
第二講(二00九年五月十六日) 「情歸故里:東華醫院的難民服務 (1870至1930年代)」
講者:何佩然教授 主持:葉漢明教授


是次講座將透過東華歷史文獻記錄,探討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上半期,流落異鄉者歸鄉的艱辛過程。東華的難民服務最早可追溯至1873年,主要是幫助病癒者及其他流落香港的華人返回原居地。在十九世紀,經東華遣送的難民每年約數百人;在 1930 年代更大幅上升達2.9萬人。東華的海內外社會網絡,也因應難民服務的需求增加,而不斷擴張。從滯港難民的類別與數量的多寡,更可觀察當時中國以至鄰近地區的政經局勢發展。
第三講(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三日) 「一體之仁 澤及四方:從東華義莊看香港與全球華人慈善網絡」
講者:葉漢明教授 主持:史秀英女士


東華義莊除了為香港本地居民在覓地安葬先人期間提供棺柩寄放之所,以及為貧者提供代葬義山的服務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為先僑作歸葬原籍的安排,並兼顧「金山棺」的施贈和遠洋輪船上身故者的後事。1899年倡建、1900年落成的東華義莊在其後半個多世紀一直成為全球華人原籍安葬服務的樞紐,這個故事可說是世界慈善事業史上非常獨特的一環。葉教授將會透過今次講座,與大家一同發掘和反思「義莊故事」所蘊含的生命教育意義。
講座時間: 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 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一百號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
費用: 全免

參觀活動

歷史考察(一): 參觀東華義莊
日期:二00九年五月二十四日(星期日)
時間:A團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B團下午二時至四時三十分


東華義莊歷史可遠溯至1875年由文武廟捐資興建,於1899年正式由東華醫院(東華三院前身)管理。義莊在早期香港社會的殮葬服務上擔當重要的角色,為本地居民及海外僑胞提供靈柩或骨殖暫存的地方;到十九世紀末更成為全球華人社會原籍安葬安排的樞紐。2003年,東華三院為義莊進行全面修復工程,於2005年分別獲得香港文物獎(2004)「文物保存及修復獎」榮譽大獎,以及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2005亞太區文物修復獎」優越大獎。
歷史考察(二): 東華三院文化遊(參觀東華三院文物館、油麻地廟街五廟)
日期:二00九年六月七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二時至五時


是次行程首先到東華三院文物館參觀,參觀這棟早於1911年落成的一級歷史建築物,了解東華三院的發展史及介紹文物館內的珍貴藏品;及後再乘旅遊巴到油麻地天后廟參觀,探討該天后廟與東華三院的淵源。

 

 



《東華三院檔案資料彙編》於二00九年三月開始在各三聯書店有售,定價第一、三冊港幣138元正,第二冊港幣168元正。

《傳與承—慈善服務融入社區》及《破與立—東華三院制度的演變》定價港幣158元正及178元正,於二0一0年三月開始在各三聯書店有售。

 

 

*於3月26日至5月2日在全港17間三聯書店及3間中華書局可享8折優惠(27間商務印書館有售但無折扣優惠)

  • 破與立–港幣142.2元正 (原價:港幣178元正)
  • 傳與承–港幣126.4元正 (原價:港幣158元正)
  • 親臨東華三院文物館購買書冊,亦可享全年8折優惠。

頁首

版權所有 © 2010 東華三院 香港上環普仁街十二號
查詢:東華三院公關部 (電話:2859 7860) 網站管理:網站管理員